博客年龄:17年3个月
访问:?
文章:362篇

个人描述

沈嘉柯:著名作家、评论家。中国新生代作家代表人物之一。作协会员,担任过心理杂志编辑,文学杂志主编和报纸评论员。约稿、转载、影视改编与活动合作等商业邀约,请致信沈嘉柯联系:shenjiake1982@qq.com

像理发师需要树洞

标签: 杂谈  
2014-12-17 20:19 阅读(?)评论(0)
像理发师需要树洞

文 沈嘉柯

夜阑静寂时,人心最微妙。朋友小川给我发私信:一个人,睡不着,明月小楼孤独无人诉情衷。

这家伙知道我多年跟心理学打交道,找我再适合不过。可我正犯困打算去睡觉,不想给他机会诉情衷。我跟他说:你可以找你的外公倾诉啊,那老人家就是很好的倾诉对象嘛!

我去过他家,他妈烧的一手好菜,他外公呢,是个90多岁高龄的老人家,听力特差,近乎聋子,说什么根本听不见。

于是小川生气:那我还不如找个树洞,学梁朝伟。

我被他问住了,仔细一想,这真是个好问题。其实,我推荐他找自己外公倾诉是有缘故的。早年,我在接听心理热线时,请教过专家老师,有时候,有的打来电话的人,根本没什么重要事情求助啊?鸡毛蒜皮琐碎烦恼,就是一直在电话另一头絮叨,很让人无奈,听多了接听的人也会心烦,搞得人感觉自己跟垃圾桶似的。我问,对待这种来电怎么办?

专家说,就让他们倾诉吧,这种不是来找你寻求答案的,有人听着就舒服了。一般遇到这种情况,记得提醒对方,热线得给更多人提供服务,所以每个人的时间有限度的。如果没严重情况,就让他说十几分钟吧。何况,他说他的,你不一定都要去听。

专家的话让我,还有我的同事,如释重负。有时候遇到这种倾诉时,干脆一心二用,听一听,整理资料本的记录,或者眺望一会窗外的夜景。所以我才会建议我的朋友,就对着听不见的外公去说吧。他老人家既不会嫌烦,听到隐私也不会大嘴巴到处传。

一个听若无闻的倾诉对象,跟树洞又有什么区别呢?除了人会伪装有反应,“嗯嗯”几声以示“我在听”。

去找树洞的人,其实是回到了小孩子的状态。小时候,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,会对着心爱的玩具、家里的小猫小狗等等,尽情倾吐心思。

成年之后,信徒可以寻找神甫,现代人可以找亲友,找不到或者不愿意找亲友,还可以打心理热线。如果心理热线太忙也打不通,身边实在没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充当说话对象时,星星月亮花草树木,任何事物,都可以被我们拟人化。

一个人喝闷酒时,李白也孤独,但他会举杯邀明月,世人说他是浪漫主义,究其本质,其实也不过是一刹那孩子气,就把明月当人用吧。

那个古老的外国童话里,理发师给国王剪头发,发现国王长着驴耳朵,恍然大悟,难怪之前给国王理发的人都没好下场。他憋不住国王长了驴耳朵的秘密,快要憋出病了,必须找人说说,又没人可说,就冲树洞倾诉了。

所以,树洞虽然不是人类,没知识没感情,但并不妨碍我们当成人来一吐衷肠。拟人化,拟的也是人。说到底,我们需要的还是人。即便你知道对方只是假装在听,有人愿意聆听你,你也得到了抚慰。聆听的本质其实是陪伴。

世界如此广大,万物在天地间逆旅,百代于光阴中过客,人生难得一树洞,某些时候只剩下我和你。你愿意暂时陪伴我吗?如果你愿意,那我谢谢你。

选自《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》
沈嘉柯作品 2015年1月出版 江苏文艺出版社
亚马逊购书: http://www.amazon.cn/dp/B00QV1RN6G/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4-12-19 10:5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文学博客群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literature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