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年龄:16年9个月
访问:?
文章:362篇

个人描述

沈嘉柯:著名作家、评论家。中国新生代作家代表人物之一。作协会员,担任过心理杂志编辑,文学杂志主编和报纸评论员。约稿、转载、影视改编与活动合作等商业邀约,请致信沈嘉柯联系:shenjiake1982@qq.com

你看起来那么努力

标签: 杂谈  
2015-11-08 13:32 阅读(?)评论(0)
你看起来那么努力
文/沈嘉柯

大学时,我有个最为欣赏的学长。心比天高,文笔洋溢,辩才无碍。毕业前夕,怀揣着理想上路,去了一家省级青年报做编辑。当时的他,已经是校园名人,拿过全校最佳辩手,风华正茂的时刻,赶上那家报社创业初期,信心饱满,信誓旦旦。

那份报纸的大幅广告贴满城市的角落,一切都让人激情澎湃。他学习多年的法律知识,积累长久的新闻敏感,还有那一笔好文章,一口好辩才,就等待着东风吹起。

不料,报纸没办出生路之前,就抛弃了他们。中间辛苦几个月,做版、坐班、采访、写稿、编辑,全部成为了“实习”。

没有签定正式的协议,也没有正式的洽谈福利待遇。当时唯一的解释是,为理想和事业开始,那么,必定要做出牺牲。报纸等待资本注入,等待咸鱼翻生。最后,刊号变成了另外一家传媒集团所有,这些年轻人,梦想破灭。

于是他在毕业时候,回了家乡,一个位置在中部却算西部的山区自治州。混迹一年,困顿万分。再也想不到,会有这样的生活状态。

他是我的师兄,也是一个参考个案,对于还没毕业的我。我第一次近距离看见一个人的挫败和失意潦倒。哦,原来那些跟你猛谈理想和未来,看起来很牛叉的单位,说垮就垮啊,什么正规的保障待遇都没有。堪称社会第一课。

没有什么比这种打击,更加让年轻人压抑和痛苦。功成名就成为泡影。

该怎么办?这个学长一整年的沉淀与反思,他重新开始寻找理想的时候,给自己重新人生规划。

他言之凿凿,跟我说,他要选择自己可以读的专业,选择自己学得好的学科,上北京,拜会导师。他情绪制作,表示要回来和师弟们在一所普通大学上晚自习,读书。他想选的专业是国际航空法方面,国内研究不成熟,尚在起步,导师是这个领域的权威。若能够读上,跟对方向,大有可为。

但是,他半途放弃了考研,又去了某个热门大型网站。我很不明白,他为什么会这样。他说是因为那网站许诺高管位置,还有不菲薪水。

去了之后,他发现好多红红火火的事件都是策划炒作,很低级庸俗。他又觉得跟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多。于是他又回去家乡的法院,做了两年,觉得气闷,跟周围格格不入,放眼望去都是混日子的庸俗。

他辞职,去了响当当的某个大电视台,在外包机构做片子。常常深更半夜打电话给我,给我们当年玩得好的其他同学,倾诉,又倾诉。

眨眼,十年过去。

他混不下去,辞掉工作,离开北京。想在我们的母校所在的城市,重新开始。但是这个城市已经日新月异,没有他的位置了。去高校,他学历不够。去媒体,他嫌弃省市媒体低就。重新考研,已经没有耐心。

他在北京混过,帝都这样的地方,掉一片树叶,都能砸中一批大官和顶级名人。他出入结交的是哈佛学者,采访的是北大清华最牛的学者,目睹的是身价亿万的国际企业家。

可是,这跟我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呢?

刚好我在职业生涯的中途,兼职做过一份中央级报纸的通讯员。他所能看见的赫赫人物,我也见识过。今天飞北京采访部长,明天飞南方参加商业会议。但我很明白,这些经历,只是因为背后的平台是金字招牌。离开了平台,你自身有多少价值才显现出来。

很多人就迷失在了这样的浪潮中,依靠大平台,左右逢源。离开平台,什么都不是了。

一个清醒的人,应该在平台里学习到的,不是谈资吹牛,我跟谁一起吃饭一起聊天,而应该提高自己的本事,打出自己的名号,拿出自己真正的作品。

人生不该只有世俗评判的标准,金钱权势和成功不是单一的。然而,一个人十年过去仍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也没有为自己积累起应该有的职业江湖地位,那么,我们只会觉得,他的心太浮躁。

仔细交流后,我发现他没有一件事认真做满三年。不管是编辑记者,还是纪录片导演,不管是法院书记员,还是网站公司部门总监。眼界开阔得不能再开阔了,人却再也无法静下心来,像古人说的那样“三省吾身”,觉察真正想要什么,能做什么。

这中间,他还像个真正的文青那样,云南丽江、厦门、西藏等等,独自去旅行。然而,旅行就是旅行,并不会一下子就让人脱胎换骨,该面对的,不会少。他没有长期稳定工作,没有准备结婚的固定女朋友,当然也就没有考虑买房,没有考虑买房,就没有积蓄,没有积蓄 离开电视台回到家乡,他想做生意,他让母亲失望了。毕业这么久,工作一换再换,还要家里支助做生意?

他来找我,住了半个月,白天深夜都在谈人生。

我劝他,到了选定自己的职业,沉下心做好的阶段。他却问我,有没有兴趣一起做生意开一家图书公司?我哑然。

扪心自问,我怎么敢跟这样不定性又天真的人一起开公司?

我们一心为理想寻找一双可以飞登天空的翅膀。却不知道,理想需要的,只是一双踏实的脚板。如果你真的去看看身边的这个世界,也许你会发现,你的判断,也许真的太固执太稚气。

后来,我所经过的道路,我和我的同学们所经过的道路,虽然细节不一,却大致差不多。

我们在大学可以激情,可以指点江山,却没有意识到,你能够指点江山挥斥天下,口头盘点历史人物现世高手,恰恰是因为,那是一群孩子呆的地方。

人们对于没有真正长大的孩子,总是宽容的。因此我们自信膨胀,以为自己就是济世之才,就是国家栋梁。顶不济,也能够混个人模人样。

有时候,放弃错误的理想,比坚持正确的理想,难上一百倍。但是,在无数不确定的命运,最后被事实证明过后,我们还能够那么坚定地,认为自己是理想主义最后的拥趸?

真的,那是一种遗憾。在我们成长当中,居然没有人告诉我们,你在追求理想之前,多半要经过沉默无闻的那种生活,你要生活的如同水浒李逵说的:嘴巴里谈出个鸟味。

你要自己坐热板凳,成为不可取代的职员,才能不断进步。

你在炼成火眼金睛之前,可能被很多老板拿理想情怀这些大词忽悠欺骗,之后才会沉淀出坚韧的心志,才能够培养出洞悉本质的眼光。

你既要赚钱谋生,独立自主养活自己,也要不断充电,不断学习,更上一层楼。你越是积累,就越多财富,越多能力。

你要埋头苦学,把同事和朋友的优点经验,一一吸收,琢磨消化,才能够将你所得到的间接的经验,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自己的本事。

你要搞清楚自己的条件,自己的个性,自己的能力,你才会真正知道,你自己,究竟在这个世界上,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,你究竟,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你以后,会抵达什么样的成就。

我们的成长,就是在一滴一滴的失败中总结和矫正的。我们仰仗的评价标准,曾经是那样脆弱。把每一张试卷做到拿一等奖学金,会因为不会用打印机,被大老板视为笨蛋。

运气也很重要,但谁也不知道是否属于你。你得时刻准备好,等风来。风不来,你还得换一个有风的地方。

20岁到30多岁的十年,是一个人积累和定型的时期。十年里,你做了什么,就会把你塑造成什么人。

十年时间,把我塑造成了一个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作家。我不比商人有钱,我也不比大学教授更加有学问,我没有官员的权势。但我知道自己要什么,我为之努力,并且得到它。

十年时间,在法院的同学,已经走上中层岗位,在大学的同学准备评副教授,在媒体的同学基本都是副主编,甚至公司安心做上班族的同学,也买好房子车子跟老婆孩子过自己的小日子。

人各有志,没错。但你真的喜欢你的志向吗?还是说,只是因为它满足你的短暂虚荣。

理想不需要一双高蹈而不切实际的翅膀。只需要一双结实的,理性的,以及心态安稳的脚底板。一步步踩着地面走。但愿我的学长,从此把握好自己,开始新的生活。不要再看起来那么努力那么折腾那么富有才华,其实荒废了十年珍贵的光阴。

人生的斗志不灭,爱惜自己的健康,积累能力,你还有下一个十年,千万别再荒废。

选自沉心十年: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》

2015年11月上市《沉心十年: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》沈嘉柯作品
  最后修改于 2015-11-08 15:0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literature/c172042.shtml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