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志正文
|
||
按照媒体今年发布的新闻,现在大学的录取比率差不多有78%,基本上,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大学,不再像多年前那么金贵。现在的学生和家长,都会犯嘀咕,读大学到底有什么用? 成为大学新生的第一个学年,辅导老师把我们班上的人召集到系会议室,刷刷刷,每个人发了一张空白的试卷纸。 他说,“来,每个人写写你对大学四年的安排,想要达到什么目标,完成什么理想。” 我转着圆珠笔,开始在那张白纸上写:我要过英语四六级,过计算机二级,我要拿奖学金,我还要评校三好。我得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,我还得和同学之间搞好关系。 (图片来源:新华网) 写得差不多了,我扭头看看左边的女生,右边的男生,大致差不多,无非就是多写上了“辅修第二学位”“考上研究生”诸如此类。 等到学生们踌躇满志都写完了,辅导老师收上去,锁进柜子,冲我们笑道,“等你们毕业的时候,咱们再对照着看看,实现了多少。”大家答应着“好啊”。 很快,我们从搞不清楚东南西北,到摸清楚了大学的里里外外。 图书馆里增加了电脑可以去上网,大学生活动中心每个周末办舞会,新建的食堂比老食堂菜要打得多,期末考试可千万别挂科。圣诞节满大街卖玫瑰,愚人节骗来骗去太好玩了。 那个来自北大的副教授讲课方言腔调太重,从头到尾让人昏昏欲睡,世界杯开始了系主任的课也敢逃得只有一半的人。 拿奖学金的要请宿舍的兄弟大吃一顿,上课被点名的时候才有人帮忙代喊到。网游开始普及的时候,寝室里白天基本上没什么人。 不过,也总有同学崭露头角,和其他人拉开了距离,功课很好,能力也强,素质更佳,演讲辩论歌唱舞蹈踢球写诗等等,各领风骚。 渐渐地,真的都忘记了,那些纸上写过的东西。 毕业终于临近了。时间呀,就像白色的骏马跑过缝隙,你只来得及看见一道影子。 整个年级分为两个大班,负责我们那个大班的辅导老师,在毕业开了一个会。那些白纸发下来的时候,有人难过得想哭,有人默然,也有人无愧于心面带微笑,估计是当年列出的都圆满完成。至于我,我大概完成了七成,有点唏嘘,有些遗憾,也有些伤感。 那一刻,大家似乎忽然意识到,什么叫长大,长大原来是从前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,一起摆在眼前。 这时辅导老师忽然冷不丁开起玩笑来:“你们这些猴子,四年读下来,自己大概看不到,我是一点一滴看得很清楚呀,一个个终于变成人。” 这话真奇怪,怎么理解? “有的女生啊,大一的时候,吃完饭嘴都不擦,嘴角还带着油光,就到办公室来找我问事情。男生呢,胡子也不刮,邋里邋遢。现在呢,女生基本上学会打扮化妆,有了看相,男生也知道穿西装衬衫,皮鞋擦亮,胡子刮干净,头发做个造型。大家进化了,都有了人样。” 那一刻,我们都笑了。 毕业多年后,当我回望新生第一年,思考得更多,熏陶其实是由内而外,又由表及里的。 我的时髦室友跟我普及了衣服怎么搭配会帅一点,什么牌子最近流行;擅长写文章的我教会了同学论文怎么写才合格,顺利拿到学位;有的从农村来的孩子,被笑话乡巴佬不懂电子产品,最后也电脑手机玩熟了,紧跟潮流;有的城市娇生惯养的,闹过很多别扭,最后还是习惯了容让相处 那些列在纸上的东西,很重要,那些没有列在纸上的更重要。但那些更重要的东西,是每个年轻人都绕不开的。 大学不是只用来泡图书馆,也不是只用来考四六级,拿奖学金的。在学会独处之前,学会群居相处。将来工作,是要用上这一点的,和他人如何合作相处。 怎么从毛躁粗糙,不知道如何自处,也不知道怎么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小猴子,变成一个像样的人呢?隔了很多年回望,我已经有我的答案,此刻,你的答案,应该也已经浮现在你心中。 (沈嘉柯随笔作品,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授权付酬)
最后修改于 2014-06-25 09:25
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文学博客群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literature/
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